事情的發生起始點,是英國警方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擊斃了一名黑人。接連著是一大串的暴亂、搶劫、無秩序狀態像雪球般滾來。台灣媒體似乎將之發生原因簡略為「警方處裡不當」;而英國民調顯示,人們普遍將之怪罪為「犯罪行為」、「幫派文化」等原因上。現在,我們來為其中原因做探究。
在這裡我所做出的結論為:
要保持文化多樣性的這個目標,要透過建立適當的社會階層流動機制。
[筆者認為,文化多樣性是建立一國文化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首先,先來看有話好說為我們整理的事件資料:
我們發現,事件爆發是在8/4之後,不過我們還看不出是什麼樣的原因來引爆後續的騷動。筆者運用系統動力方式,來尋找那些議題為真議題,那些為假議題。
這件由抗議事件轉變為暴動、犯行為的背後要素分為下列幾點:
社會福利支出的刪減
最近各國皆在注意國家負債的問題,而削減政府支出成為了許多國家所選擇的方法。英國也不例外。其中,對社會影響相當大的是社會福利支出的縮減。包含了兩個層面,對幼兒補助的縮減與大學的學費上限改變。根據57金錢豹的分析指出,對幼兒補助的金錢,有一大部分被下層階級的民眾當為一個增加自己收入的方法。學費上限的調整,則是增加青年心中不滿的原因之一。
教育制度的問題
社會福利支出減少導致大學最高學費限制的改變。在福利支出減少後,大學最高學費限制由3200增到9000英鎊。導致青年要上大學的壓力增加(對於富人倒是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全球化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低附加價值的製造業移至中、泰、印度等國家。這樣的現象使的藍領階級失去了養家的機會;同時間,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挺立的產業就是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這般高教育水準卻是藍領階級難以提供子女的。
在全球化的帶動之下,帶來了兩個影響。貧富不均與結構性的失業。
貧富不均
全球化加重的收入的層級。在英國,最富與最窮的人的收入差距為100倍左右。在倫敦是更是達到250倍左右。
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
英國倫敦的失業率平均為8.8%,算至2011/05月全國平均為7.7%,而青年失業率卻高達30%。
種族組成
英國90%都是白人,剩下的10%為有色人種。這懸殊的比例帶來的是雙方的不理解,在英國白人的眼中,政府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而下層階級無法翻身是因為自己不爭氣。所以無法達成社會階級流動並不是國家體制的問題。這些對於現實情況認知的鴻溝,帶來了心態不平、種族歧視等問題。
結語
在以上條件中,我們可以發現造成年輕人不滿的條件是逐漸累積的,而剛好在這一次的暴動示威中宣洩出來。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認為關鍵為文化、階級間的理解與包容,也就是最終目標為維持文化的多樣性。而要達到這項目標的工具,則是要使的社會的階層流動的頻率與規模增加。
至於報告裡所提到的幫派介入、犯罪行為、社群網絡的幫助都是假的議題。至於警力薄弱、政府反應慢等議題,我認為是讓暴動擴大的有關原因之一,不過並不是相當重要的。
有趣資料:
網站裡有暴動分布的範圍與時間順序。
延伸閱讀:
有話好說、倫敦大騷亂、從另一角度看英國暴動、全球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