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 from here |
消費者的意見迴圈
在買完團購券,印出來後(我討厭這步驟),就要帶著這張神奇的紙去享福啦。到了指定場所後,我們的消費經驗只會有兩種,好的、壞的(Good / Bad Experience)。而要怎麼評斷呢,就憑自己的良心啦,
這該怎麼表示呢?
是這樣?
歐,很抱歉,我也看不懂...
我還是自己畫圖好了,呵呵簡單說呢,在消費前的期望(Expect)就是這張圖上的Benefit部分(Value - Cost)。這樣有沒有好懂~只是很多的店家就在這上面搞鬼,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怨言。至於搗鬼的花招嗎?像是跟Groupon虛報價錢,讓你產生很便宜的錯覺;不然就是偷偷的不服務你;偷偷服務你的時候瞪你白眼(老闆OS:該死的撿便宜客人);在你的餐點裡少上點料等等小奸小惡之事。
好啦,扯遠了。回到好經驗、壞經驗吧,在有消費經驗之後,就會對這店家產生一個回饋。像是一篇美食部落文,或是去黑店版吐槽吐槽等等,這樣的回饋有助於後人不要再犯一樣的錯誤。這時候,你已經這家店「貼標籤」了唷,聽起來好壞是不是。
在對店家貼標籤的同時,其實你也對Groupon貼標籤了。
而Groupon之前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自己只是個Platform、Channel,而沒有真的面對客戶(Non-customer oriented attitude) 這點在對後一篇結論的時候會做詳細的剖析,而這樣的標籤,會是下一次決定要不要再消費的重要參考指標。
消費者看平台商(Groupon等業者)
我們看Groupon是怎麼看的?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是我最近發現很有趣,也很新鮮的一個話題。如何說呢?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與朋友相互詢問唷,一個人當一般人,一個人當平台擁有者。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們根本不是處在同一世界的人,希望有人真的玩完後與我們分享啦。
Groupon之所以稱作團購商,就是因為在其網站上提供了相當多的產品資訊讓我們選擇,而這些選擇是不是消費者要的,這又是另一個大哉問了。既然是商品提供者,那就像是小7拉,我們進去選購我們要的東東,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資訊豐不豐富(Information)。而資訊豐富與否決定於有多少檔的團購正在進行中,也就是"How many coupon"?對我們來說當然是越多檔次越好,就像是你不會期望進到小7卻只有買茶葉蛋吧。另一方面,小7有賣茶葉蛋,也有賣飲料阿,同意推敲,就是Coupon's type。原本多是以食物系列為主,現在漸漸變得多元,像是上次去看展覽就是一個例子。第三個評斷資訊豐富程度的條件,就是看折扣價啦。
第二點,就是網站內部的訊息機制設計(Internal Process),主要的三點就是金流、物流與購物流程,要怎麼看好壞呢,就用用看好不好用就知道了。哈哈,也是因為這樣,人性化界面(User Interface)就變成網站的一大設計重點。
最後一點就是看看我們對於團購平台的信任(Trust)程度啦,在外界這項要素通常稱為「品牌」,不過我覺得用信任較為良好,因為品牌實在是太抽象、太被濫用了。而這裡我們看的就是兩點,分別是團購券使用後經驗(Customer Feedback)與行銷活動(Marketing campaign)。
這兩篇結束後,消費者看Groupon的角度就告一段落,下來會有三篇,分別是以商家、平台商與總結唷。敬請期待。
有問題一樣留言給我或是到粉絲團討論阿
Groupon專欄系列
Groupon漲跌風雲錄 - 客戶觀點 (上)
Groupon專欄 團購初體驗所發現的事
團購初體驗❤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
[Groupon專欄] Groupon漲跌風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