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一切的起源都來自於這一個問題,一位在大四上的老闆,Ben所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讓我煩惱,也讓我困惑,因為過去從沒想過類似的問題。只知道自己不喜歡為人做事,只喜歡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在這機緣上,知道了清華有老師教導創業,而且這位老師還是Ben的授課老師,再加上似乎修過的人都說讚,毅然的決定走一條大多人不選擇的路,延畢,並為創業鋪路。
Resource from here |
在開始前,就遇到了好幾次的質疑,來自於同學、來自於很難與人解釋、來自於別人的不了解,好幾次碰到同樣的問題「創業是可以被教導的嗎?」,也就帶著疑問的下去辯解。但是看得出來,許多朋友帶著類似的困惑,再者,網路上許多成功案例都說商業計畫書不重要,也再再加深的自我的疑惑。憑著一股執著,在同儕們歡樂的畢業歡笑中,選擇安靜,選擇我所相信的事物。
學期開始,又是另一波的衝擊。極高的退課率、原本合作夥伴的退離與人才的爭奪,是開始的第一課。好不容易成好組了,組內成員卻又提出了相同的問題「創業可以被教導嗎?」。帶著疑惑與莫名的相信,開始這為期四個月的遊戲。
第一次與背景如此差異的組員相處,是相當衝擊的。以前所熟悉的字詞與概念,在這裡似乎是發現新大陸一般,樣樣嶄新。像是產品生命週期、團隊建立階段等等,再說,對於技術的不理解,也會造成隔閡,就拿三位資工背景的組員開始技術的對談來說,每當此時,我與財務背景的同學就會開始互看對方,而且我還搞不清楚他們三位的對話內容到底重不重要,有時候會議就會因為這樣而偏題。
評估,是一切的起點
基本上,每個人隨意想想,都會有一些點子,但是這些點子有沒有市場價值,就要要靠市場研究來做印證。這一點,是我們組最缺乏的一點。會這麼缺乏,也可能是個人的決策過程較緩慢,再加上組員間缺少了相互的提醒所導致;這讓我們12月的時候吃足了苦頭。
我們開始研究的主題一共有三個,第一個因為市場規模太小而作罷,第二個因為使用者的動機不足而放棄,直到第三個主題才較有市場價值,期間還有砍掉2到3個點子吧。
這次評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在於我們缺乏直接面對市場的動力。這包含了對於現有市場的了解、缺乏市場研究與缺乏實地探訪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這些點子沒有實際的解決現有的重大問題。帶來的結果就是市場定位不明、賺取微利事業、團隊外的人難以了解等,不過我們的反應太過於遲緩,使的團隊沒辦法照著應有的進度前行,導致最後我們的結果有限。這也是我們到最後一周如此勞累的主因。
從散亂到聚焦
評估一個點子可行之後,就是要開始確認定位(Position)了。剛開始,總是會發散,又當每個人負責一大項計畫中的一小部分的時候;我們的第一份PPT真的就是超發散,發散到我都覺得有點看不懂@@,想當然爾,第一份PPT真的是被劈到死。
被劈後的沒多久,我們開始了一連超過8小時的會議,為了確認我們想要讓底下觀眾所知道的主軸。這樣的主軸,包含了「現有市場規模、潛在市場機會、產業成長潛力與使用者動機」,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司所釋出的解決辦法。講起來好像沒什麼,在寫出來之前我們煩惱好久;還打開TED,看看對創業投資者要講些什麼內容。不過我覺得惡補沒有用,所以坐在旁邊做我的事,哈哈。
不過,這樣的一個情境不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嗎。我們不斷的想要接觸新的事物,想要看看新的世界,體驗沒有過的經驗,可是到一定程度之時,會開始發現漸漸無法多頭兼顧,再漸漸地放棄部分的事物,專注於自己應當在的位置。誰能夠聚焦有價值的領域,在那個領域成為頂尖,並且不斷精進;這樣的人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這就是從A到A+整本書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事(從A到A+讀後感)。
這幾日和朋友聊天,有人提到,在大學上了好多商學院的相關課程,可是在今年突然覺得有些倦怠,因為不停的說很多很多的空話,可是到最後卻發現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這樣的一個過程,不也是漸漸聚焦的經歷嗎?發現那些事情是真實的,哪些事情是虛幻的。
學習商業,其實是想要去解決現實情況下的真實問題,可是我們都沒有遇過真實的問題,所以其中的價值必定無法完全展現;這也是我們常覺得商學院的人好嘴砲的起始,也是資訊管理、服務科學的濫觴。有想法嗎?歡迎到粉絲團喝喝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