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路商店的興起(像是Lative),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考慮網路開店,或是由實體店面延伸到虛擬店面。然而,受限於許多要素,大部分的商家會先選擇開店平台來做為第一選擇。之後,漸漸地由開店平台延伸到拍賣、其他開店平台、成為供貨商或是自行架設平台,最好的範例就是天母嚴選;天母嚴選不但在Yahoo拍賣上有商店,在購物中心、超級商城、PChome購物等皆有販售點,最近更是由網路商店轉成實體商店。
店家開始經營多平台,是基於什麼心態呢?在思考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下面的數據:
再來看看網路商店採用的通路數量:
然而,要維持一種以上的通路是如此的耗費成本,那為什麼還有許多的店家採取了兩種以上的通路呢?除了直覺的「曝光」層面外,小狗認為還有「收入」層面。因為光是Yahoo拍賣上,都必須要抽取1.5% or 3%的手續費;假設年銷售額為100萬,在自有平台上面就有100萬的業績,但是在拍賣平台上就只剩下97萬的業績,如果換成開店平台上就會只剩下95萬甚至更少的業績了。
另一個「收入」層面所帶來的期許,有自有銷售平台後,是否就能用有價格控制的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許多購物平台都有「買貴退差價」的福利,直接限制了自有平台的銷售價格。
最後,「收入」層面的改善是否真的能夠增加實際的收入呢?還有實際的風險問題呢?像是一旦新版的個資法正式實施後,對商家的影響呢?這些都是要實際考慮進去的。
歡迎到粉絲團來晃晃 : )
店家開始經營多平台,是基於什麼心態呢?在思考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下面的數據:
網路商店的主要經營類型
開店平台 79.2%
拍賣平台 43.2%
自行架站 23.0%
供貨商 16.2%
以開店平台為首選,不外乎就是要省去「金流」、「物流」與「系統維護」的困擾;明顯的看到「拍賣平台」的開店率就明顯下降許多,正是因為無法處裡「金流」、「物流」之因;自行架站是相對少數的選擇,也就是說要像Lativ一樣興起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再來看看網路商店採用的通路數量:
網路商店採用的通路數量
單一通路 54.4%
兩種通路 31.1%
三種通路 11.6%
四種通路 02.9%
由數據可以發現,要能夠採用到三種通路以上的店家比例已經相當稀少,主要的因素為沒有人力去維護。因為光是在兩個平台上面更新圖片、回答問題、處理訂單等事情上面就已經會消耗大量人力,如果商家沒有請人來製作專門的多平台上架系統了話,光是更新就會搞死人了。這或許也是商家多半有一個統一後台的因素吧;例如Joyce Shop,Yahoo拍賣、自有平台。
另一個「收入」層面所帶來的期許,有自有銷售平台後,是否就能用有價格控制的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許多購物平台都有「買貴退差價」的福利,直接限制了自有平台的銷售價格。
最後,「收入」層面的改善是否真的能夠增加實際的收入呢?還有實際的風險問題呢?像是一旦新版的個資法正式實施後,對商家的影響呢?這些都是要實際考慮進去的。
歡迎到粉絲團來晃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