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般的思考方式
在開始前,想問各位一個問題:「各位對編輯的意像是什麼?」。
是Facebook上發送獎品的小編?或是幫作家修稿的幫手?還是如知名科技共筆部落格Inside上面的分享者?
小狗認為,其實編輯的工作很像顧問,都是在不斷的循環尋找問題、發現關鍵點與制定解決方案(建議)的循環中累積經驗、增強實力,並將其思考歷程回饋消費者(企業)。只是在做編輯的時候,企業只會表示自己十項全能、十八般武藝全會;做顧問的時候,企業就特別希望每一帖藥都像是九轉神通丸,能百毒不侵、藥到病除。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覺得奇怪,這裡不是來分享實習心得的嗎,怎麼會把顧問牽扯到一起了?或是顧問都在說一些聽起來艱澀的模型,這與前面分享所提的有什麼關聯?前一篇小狗認為做編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如下:
1. 寫作能力
2. 英文寫作能力
3. 資料蒐集後的再寫作
4. 忠於原作者的觀點
這些能力,其實是生活中基礎能力的一塊。在實習當中,小狗發現最有趣、最有價值的學習點其實是以這些能力為基礎,在加之延伸的面向;這些面向,就是要建立一套「問題探索」、「思考」 與 「表達」 的系統性模型,這該怎麼做解釋呢?首先,想先請各位讀者閱讀兩段文章:
壹、從Wired 到 Wired.tw, 媒體到台灣為什麼全變形了?(連結按此)
各位有無聽過Wired這本雜誌呢?這是一本提供科技應用在生活周遭的外國雜誌;數位時代在每個月的雜誌中也會精選一篇最有「點」的文章分享給各位。
會有這樣的批評文章出現,不外乎台灣的編輯團隊產生出的文章品質與國外實在是落差太大所導致;小狗私心認為,Wired.tw與TechOrange的風格其實很接近,在看文章的介紹之後,才知道根本是同一個老闆XD。
貳、一位交大青年向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的問題
Q:「台灣的社會對於剛畢業找工作的新鮮人,普遍來說公司不管是福利、舞台、工作環境都沒有給很多的機會。再者面對台北的高房價高租金,縱然是優秀大學畢業的學生找到工作,生活亦不很寬裕,讓許多優秀人才選擇到海外的工作機會如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等,使台灣人才流失,您怎麼看?」
A:「我很鼓勵在自己能力(金錢)範圍下出國,不管是出國境修或就業。在大環境的變動之下,你無法期待自己的就業環境能夠多好,但你能夠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去國外不論是歐美或是中國,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了解市場、吸取經驗,也讓自己有廣闊的視野。或許這些人無法馬上貢獻在台灣的社會,但台灣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家。有一天你們回來了,不論是創業或是推動台灣產業的轉型都會有很大的貢獻。
四十年前,那時流行一句話:『來來來去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我們班台大化學系五十個畢業,有四十幾個出國唸書。很多人回來後教書、進入企業界,都對那時台灣從勞力密集轉為技術密集很有貢獻。
交大從以前就有很棒的創業風氣,藉著出國闖盪,多學習與多看看。回來創業,創造更多的機會,帶領台灣進步,這是你們這些優秀年輕人可以為台灣做的影響力。」
當一個人可以對事情有所質疑,並想辦法找到滿意的答案之時,就已經擁有了一項最重要的能力「挖掘問題」,這也正是在數位時代實習的時候,小狗再度加強的最重要能力之一「Issue Finding」的能力。
挖掘問題(Issue Finding)的能力
由於編輯與顧問的差別,除了前述企業體所給予的資料面相不同外,兩種行業訓練人才的方式差異也頗大,一是以「文字」為主要陳述內容給數以萬計的大眾,一是以語言為主要溝通媒介,文字作為輔助。再者,「民眾」與「企業經營者」兩種構面的能力成熟度不平衡,導致編輯等文字工作者需要應用簡單、易懂、通俗、片段的溝通方式來做應對,最後常會使焦點模糊、失去本意。也因此,想要做好數位編輯,一定要擁有主動問問題(Issue Finding)的能力與習慣。
舉例來說:在看到一則消息/新聞的時候,首先出現在腦子中的是什麼?是相信還是質疑?相信的話,是為什麼?是因為這則消息出自於大公司嗎?如果是這樣情況而選擇相信,那麼,不就代表了巨人不會打噴嚏的這種歪理?;如果心裡沒有任何感想了話,請試著先找出「事物的本質」。
事物的本質
小狗就拿自己的例子來與各位分享,請看團購巨人Groupon風光的背後,引文如下:
要怎麼尋找出事務(商品、服務)的本質呢?其實很簡單,運用每個人都擁有的邏輯能力即可,小狗是先去定義出「什麼是團購?」,之後再找出團購服務的優點與缺點,並運用系統動力思考模型找出其關鍵驅動因子,之後一篇熱騰騰的思考架構就些出來了。
建立思考模型
發現一個新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第一個反應是「手足無措」,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面對新的刺激,大腦中沒有建立處理方案,因此只能以最原始的處理方式應對,像是血壓增高、腎上腺素增加等等。就算是顧問業,一旦有時間的時候,是所有人都拿起各種學門的模型拿起來狂讀一番,以備未來所需;這正是少林派中達摩院藏經閣之首之所以地位崇高之因,沒有任何一派武學是破不了的。
只有一套思考模型,會面臨到最大的問題就如同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最愛的名言:「手裡拿著槌子的人,看什麼事情都是釘子」,言下之意,對付這動態均衡的世界,只會一招,遠遠不足。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或是前往隨風金融學院閱讀格主的讀後心得,未來小狗也會為寫一篇心得感想的。
小狗目前最喜愛、學習挫折感也最大的模型,莫過於常常掛在嘴上的「服務科學管理與工程」(Service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模型,在校內或是研討會上,常常可以發現所謂的「服務科學」的學門,正是SSME中的一部分。這一套模型,是在定義服務,並從科學(學術理論基礎)、管理與科技三個構面下去探討,換句話說,用這模型對於百家之言都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並搭配團隊合作才能運行的模型。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在運用不同構面思考之時,總會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這正是推動自我成長的動力之ㄧ。
只要是林小狗研究室的忠實觀眾,一定會常常聽到小狗像個老人般的不斷重複「架構化思考」、「系統動力學」、「服務科學」等等學說,這類思考模型是小狗直到2010年才開始建立,之後為了訓練自己不間斷的練習各種思考架構,也開始了部落客的生涯、開始作社群行銷、搜尋引擎最佳化、產業研究等等,在不斷充實知識、獲得經驗之後,整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轉變了;最近雖然對於百貨業相當的有興趣,但是一直缺乏研究方法,使的小狗對於流通業的研究沒有下文,有此可見有充足的知識才能大步向前阿。
系統性表達
學武之人必須內外功夫相輔相成,才能登峰造極;好的編輯必須能讓有深度的文章變得易讀易解、能引導群眾直達問題的精隨,這正是系統性表達的妙用。當在表達意見或問題時,必須結構分明、有條有序,這點在做溝通時顯得特別重要,像是在面試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情境問題,這時候就要保持著SAR(Simulation, Actions and Result)模型的原則(可以看看這本書:選人才,Google都怎麼做?),讓人清楚、有調理的陳述問題,這就是合適的溝通。
溝通,其實也不只有語言,也可依靠文字、圖像、繪畫、歌唱、戲劇來做表達,只是都要有一定的邏輯系統、陳述結構再加上找到對方想要知道的事,並讓對方得到滿意的答覆就是好的溝通;關於溝通的方式推荐各位看《華盛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Getting More)。
填補問題的空白
來看看同一個新聞,不同的表述方式最清楚不過了:下面有兩篇連結,主題都在說「康寧」所發表的可彎曲玻璃,但是展現的方式與內容卻大大的不同。
一、康寧推出可彎曲玻璃 Willow Glass_數位時代
可以清楚的發現,文中想傳達的是商品能夠做到的事,強調的是這一項訊息,也就是功能取向;引文如下。
二、康寧Corning發表旗下最新「可彎曲」玻璃《Willow Glass》!_宅宅新聞
這則科技新聞,我認為可以稱作「資訊」,就像是PTT上面的懶人包,一看就能清楚的發現其應用與想像,再輔以較多的圖、影片,這樣的風格廣受鄉民的愛戴。
何以見之呢?來看看Facebook的「讚」數量有多少吧(2012/06/18)
數位時代 →89
iThome →105
宅宅新聞 →593
由這個數量不難理解鄉民的的偏好;其實,資料的完整與充足,正是一位編輯可以用心經營的地方,也是最可以發現用心程度的地方,因為根據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的原則,好的資料總是會被發現的。
黑羊與白羊
近日熱門話題之ㄧ,就是黑羊, 和 Facebook 實習生的薪水,其中提到了一個故事,是讓我很有感觸的: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像是詩人,看到訊息時只會有片面的反應,有時候是激憤,有時候興奮,更多的時候是只跟著訊息行動,結果就是媒體的混亂、民粹的盛行等不理性的行為;這不是很矛盾嗎?對於期許以科技、文化立國的台灣來說。
小狗認為,實習的最低要求,是去看公司的文化、找尋產業的本質,並學會去挖掘問題;這樣的要求在大公司與小公司中其實是相同的。至於要有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想法,在Danny的兩篇文章中有很清楚的描述:你是來打工的,還是來實習的?、年輕的本錢,在這裡就不在大師前說嘴了。
結語
態度、學習心、好奇心(問題挖掘)再加上「熱誠」,才是能夠自我成長的動力。小狗認為,人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除了「知識」、「經驗」、「態度」與「健康」之外,既然如此,就多充實自己,少點抱怨吧。畢竟,就如同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先生回答的一樣:「藉著闖盪,多學習與多看看,並期許未來你們可以回來台灣,創造更多的機會。」
打到這裡,數位時代的實習心得算是告一段落了,在後面還會有一篇,是在講小狗看到的數位時代的管理機制,內容包含開會、部門等工作事務與小狗看到的數位時代內部。
最後,本文在重新編輯後將會發佈在Joe-Reflections.com
數位時代實習心得:
數位時代「Bnext」實習心得 - 起源與必備能力
小狗的心得:
台灣的「圖騰」 :淺談文創與網路
[流通業研究] 大潤發儲備幹部面試心得
「陣頭」電影觀後感
熱血,讓我們在現實中體驗殘酷 「Now.in」事件
讀書心得:
創業家的國度「以色列」讀後感(上)
創業家的國度「以色列」讀後感(下)
追求卓越所需要知道的事 從A到A+讀後感 (上)
追求卓越所需要知道的事 從A到A+讀後感 (下)
在開始前,想問各位一個問題:「各位對編輯的意像是什麼?」。
是Facebook上發送獎品的小編?或是幫作家修稿的幫手?還是如知名科技共筆部落格Inside上面的分享者?
小狗認為,其實編輯的工作很像顧問,都是在不斷的循環尋找問題、發現關鍵點與制定解決方案(建議)的循環中累積經驗、增強實力,並將其思考歷程回饋消費者(企業)。只是在做編輯的時候,企業只會表示自己十項全能、十八般武藝全會;做顧問的時候,企業就特別希望每一帖藥都像是九轉神通丸,能百毒不侵、藥到病除。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覺得奇怪,這裡不是來分享實習心得的嗎,怎麼會把顧問牽扯到一起了?或是顧問都在說一些聽起來艱澀的模型,這與前面分享所提的有什麼關聯?前一篇小狗認為做編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如下:
1. 寫作能力
2. 英文寫作能力
3. 資料蒐集後的再寫作
4. 忠於原作者的觀點
這些能力,其實是生活中基礎能力的一塊。在實習當中,小狗發現最有趣、最有價值的學習點其實是以這些能力為基礎,在加之延伸的面向;這些面向,就是要建立一套「問題探索」、「思考」 與 「表達」 的系統性模型,這該怎麼做解釋呢?首先,想先請各位讀者閱讀兩段文章:
壹、從Wired 到 Wired.tw, 媒體到台灣為什麼全變形了?(連結按此)
各位有無聽過Wired這本雜誌呢?這是一本提供科技應用在生活周遭的外國雜誌;數位時代在每個月的雜誌中也會精選一篇最有「點」的文章分享給各位。
會有這樣的批評文章出現,不外乎台灣的編輯團隊產生出的文章品質與國外實在是落差太大所導致;小狗私心認為,Wired.tw與TechOrange的風格其實很接近,在看文章的介紹之後,才知道根本是同一個老闆XD。
貳、一位交大青年向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的問題
Q:「台灣的社會對於剛畢業找工作的新鮮人,普遍來說公司不管是福利、舞台、工作環境都沒有給很多的機會。再者面對台北的高房價高租金,縱然是優秀大學畢業的學生找到工作,生活亦不很寬裕,讓許多優秀人才選擇到海外的工作機會如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等,使台灣人才流失,您怎麼看?」
A:「我很鼓勵在自己能力(金錢)範圍下出國,不管是出國境修或就業。在大環境的變動之下,你無法期待自己的就業環境能夠多好,但你能夠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去國外不論是歐美或是中國,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了解市場、吸取經驗,也讓自己有廣闊的視野。或許這些人無法馬上貢獻在台灣的社會,但台灣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家。有一天你們回來了,不論是創業或是推動台灣產業的轉型都會有很大的貢獻。
四十年前,那時流行一句話:『來來來去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我們班台大化學系五十個畢業,有四十幾個出國唸書。很多人回來後教書、進入企業界,都對那時台灣從勞力密集轉為技術密集很有貢獻。
交大從以前就有很棒的創業風氣,藉著出國闖盪,多學習與多看看。回來創業,創造更多的機會,帶領台灣進步,這是你們這些優秀年輕人可以為台灣做的影響力。」
當一個人可以對事情有所質疑,並想辦法找到滿意的答案之時,就已經擁有了一項最重要的能力「挖掘問題」,這也正是在數位時代實習的時候,小狗再度加強的最重要能力之一「Issue Finding」的能力。
挖掘問題(Issue Finding)的能力
由於編輯與顧問的差別,除了前述企業體所給予的資料面相不同外,兩種行業訓練人才的方式差異也頗大,一是以「文字」為主要陳述內容給數以萬計的大眾,一是以語言為主要溝通媒介,文字作為輔助。再者,「民眾」與「企業經營者」兩種構面的能力成熟度不平衡,導致編輯等文字工作者需要應用簡單、易懂、通俗、片段的溝通方式來做應對,最後常會使焦點模糊、失去本意。也因此,想要做好數位編輯,一定要擁有主動問問題(Issue Finding)的能力與習慣。
舉例來說:在看到一則消息/新聞的時候,首先出現在腦子中的是什麼?是相信還是質疑?相信的話,是為什麼?是因為這則消息出自於大公司嗎?如果是這樣情況而選擇相信,那麼,不就代表了巨人不會打噴嚏的這種歪理?;如果心裡沒有任何感想了話,請試著先找出「事物的本質」。
事物的本質
小狗就拿自己的例子來與各位分享,請看團購巨人Groupon風光的背後,引文如下:
團購的東西都好便宜喔!這是你我都共有的經驗,但是,看似風光的全世界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卻陷入了營業困境。我們先由財務數據看這個不爭的事實。Groupon在準備IPO的文件上揭露,在今年上半年當中,儘管營業收入增長到同年期的十倍以上,但是淨虧損卻高達2億5000萬美元,合計為每股虧損1.67美元。
Groupon產生嚴重虧損的原因,在於尚未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商業模式。因為「團購」服務並無法透過提高網路使用人數與商家數量來提升價值。這和Facebook、Amazon有著顯著的不同。事實上,隨著團購網站檔次的增加,卻使的購買人數下降,造成每檔的營業利潤縮減。換句話說,檔次增加使的消費者的注意力分散,顧客價值也降低。這點我們可以由利潤41.9%降至38.8%發現。另一方面,以財務報告來看,Groupon的傳統業務惡化外,新事業也尚未能彌補傳統業務所造成的缺口。
由於Groupon在全球市場採取併購的型式發展,隨著併購所帶來員工的快速增長,現在全球員工數仍然大於9600人。營運開支也由3億8710萬增長到4億4300萬美元。但是全球各地的競爭事態還在加劇,以美國市場來看,市占率已經由4月的52%下降到5月48%。在北美更有273個新的團購網站開張,112個關閉。在上面這一段,是「整理事實」;當初在整理資料的途中,漸漸地發現了許多看似有道理,卻又覺得好像在講空話的文章。在那個時間點,也就是2012/08/19號在辦公室裡,花了一整天蒐集歸納這些數據,去推斷「團購」這項行為的本質是什麼。個人所推斷的想法,是寫下這篇文章的背景知識,也是這篇文章反應熱烈的關鍵原因之一吧。
要怎麼尋找出事務(商品、服務)的本質呢?其實很簡單,運用每個人都擁有的邏輯能力即可,小狗是先去定義出「什麼是團購?」,之後再找出團購服務的優點與缺點,並運用系統動力思考模型找出其關鍵驅動因子,之後一篇熱騰騰的思考架構就些出來了。
Harford Business Review的專欄作家Rob Wheeler表示,Groupon現在已經走向一個自我毀滅階段。原因為Groupon「太幸運」了,因為曾有超過10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投資。這使的Groupon的管理高層被成長的魔咒所駕馭,天真的認為只要衝大會員數量,建立更多商家合作就能夠達到獲利,進而在獲利模式尚不穩定之時,就進軍國際市場。
哈佛大學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會認為企業在衝刺規模之前,應當先清楚了解獲利模式的邏輯。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執著於獲利,並控制公司的成長速度。這樣的方法會逼迫管理者以有限的資金來做發展思考,以逼迫企業發展出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要建立這樣良性的企業育成機制有幾個要點:一、當一個企業追求利潤之時,首要條件就變為尋找企業購買服務所願意支付的價格,這可以驗證經營團隊的假設正確與否。二、資源有限會使的團隊降低固定支出。在找到正確的客戶以前,會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做運行。這不但壓縮了不必要的支出,更調整了公司的財務結構。最後,在外部資金用完之時,企業能夠靠自己賺得營收並支撐發展。
Groupon在了解商業模式前就已快速擴張,養成以債還債的現金迴圈,使之造成高達7.5億美元的現金缺口。現在這個缺口能否補足否,這就要端看投資人願不願意將錢丟進深谷裡了
參考資料 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尋找議題、答案、商品本質的過程之中,其實有很多的知識深度是超越自己所能夠負荷的,這時候,運用大頭們所想所講之事,絕對是最有力的輔佐之一,但是,千萬記住,要時時保持懷疑的心態,去提問、去找出其不合理的地方;這就與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面對暗器、棍、刀、槍、拳等各個不同家數武功有不同的拆解之道,只要願意學、願意想、願意去做,願意去思考事物的本質,那麼,就擁有了編輯與顧問的第一項能力「Issue Finding」(小狗最近的一篇"社群時代讓我們閱讀短淺?"就是另一個對於議題的思考)。
建立思考模型
發現一個新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第一個反應是「手足無措」,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面對新的刺激,大腦中沒有建立處理方案,因此只能以最原始的處理方式應對,像是血壓增高、腎上腺素增加等等。就算是顧問業,一旦有時間的時候,是所有人都拿起各種學門的模型拿起來狂讀一番,以備未來所需;這正是少林派中達摩院藏經閣之首之所以地位崇高之因,沒有任何一派武學是破不了的。
只有一套思考模型,會面臨到最大的問題就如同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最愛的名言:「手裡拿著槌子的人,看什麼事情都是釘子」,言下之意,對付這動態均衡的世界,只會一招,遠遠不足。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或是前往隨風金融學院閱讀格主的讀後心得,未來小狗也會為寫一篇心得感想的。
小狗目前最喜愛、學習挫折感也最大的模型,莫過於常常掛在嘴上的「服務科學管理與工程」(Service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模型,在校內或是研討會上,常常可以發現所謂的「服務科學」的學門,正是SSME中的一部分。這一套模型,是在定義服務,並從科學(學術理論基礎)、管理與科技三個構面下去探討,換句話說,用這模型對於百家之言都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並搭配團隊合作才能運行的模型。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在運用不同構面思考之時,總會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這正是推動自我成長的動力之ㄧ。
只要是林小狗研究室的忠實觀眾,一定會常常聽到小狗像個老人般的不斷重複「架構化思考」、「系統動力學」、「服務科學」等等學說,這類思考模型是小狗直到2010年才開始建立,之後為了訓練自己不間斷的練習各種思考架構,也開始了部落客的生涯、開始作社群行銷、搜尋引擎最佳化、產業研究等等,在不斷充實知識、獲得經驗之後,整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也會轉變了;最近雖然對於百貨業相當的有興趣,但是一直缺乏研究方法,使的小狗對於流通業的研究沒有下文,有此可見有充足的知識才能大步向前阿。
系統性表達
學武之人必須內外功夫相輔相成,才能登峰造極;好的編輯必須能讓有深度的文章變得易讀易解、能引導群眾直達問題的精隨,這正是系統性表達的妙用。當在表達意見或問題時,必須結構分明、有條有序,這點在做溝通時顯得特別重要,像是在面試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情境問題,這時候就要保持著SAR(Simulation, Actions and Result)模型的原則(可以看看這本書:選人才,Google都怎麼做?),讓人清楚、有調理的陳述問題,這就是合適的溝通。
溝通,其實也不只有語言,也可依靠文字、圖像、繪畫、歌唱、戲劇來做表達,只是都要有一定的邏輯系統、陳述結構再加上找到對方想要知道的事,並讓對方得到滿意的答覆就是好的溝通;關於溝通的方式推荐各位看《華盛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Getting More)。
填補問題的空白
來看看同一個新聞,不同的表述方式最清楚不過了:下面有兩篇連結,主題都在說「康寧」所發表的可彎曲玻璃,但是展現的方式與內容卻大大的不同。
一、康寧推出可彎曲玻璃 Willow Glass_數位時代
可以清楚的發現,文中想傳達的是商品能夠做到的事,強調的是這一項訊息,也就是功能取向;引文如下。
這代表未來若有智慧型手機想要以不同的外觀帶出質感,Willow Glass絕對是首選;未來行動裝置除了跳脫筆記型電腦的侷限性外,還能以捲摺等方式設計攜帶。
公司表示這款玻璃只有0.05公釐厚,厚度僅為現有解決方案的1/10,雖然薄如髮絲,但與觸控感測器搭配仍良好,目前已在小量出貨,有望年底打開市場。另外,這篇康寧發表超薄可彎曲的玻璃_iThome的表述方式也類似,不過提出了更多的產品應用想法;引文如下。
康寧表示,薄且兼具強度與彈性的Willow Glass讓顯示器可包覆在裝置或架構的表面,其攝氏500度的耐熱能力也是高階顯示器不可或缺的特質,這使得它可支援高效能且更薄的OLED與LCD,並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筆電上,而且也可用來開發附著在非平面的彎曲顯示器。
二、康寧Corning發表旗下最新「可彎曲」玻璃《Willow Glass》!_宅宅新聞
這則科技新聞,我認為可以稱作「資訊」,就像是PTT上面的懶人包,一看就能清楚的發現其應用與想像,再輔以較多的圖、影片,這樣的風格廣受鄉民的愛戴。
何以見之呢?來看看Facebook的「讚」數量有多少吧(2012/06/18)
數位時代 →89
iThome →105
宅宅新聞 →593
由這個數量不難理解鄉民的的偏好;其實,資料的完整與充足,正是一位編輯可以用心經營的地方,也是最可以發現用心程度的地方,因為根據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的原則,好的資料總是會被發現的。
黑羊與白羊
近日熱門話題之ㄧ,就是黑羊, 和 Facebook 實習生的薪水,其中提到了一個故事,是讓我很有感觸的:
三個朋友出國去玩,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看到了一隻黑羊。
詩人讚嘆道:好奇妙哦!他們這裡的羊都是黑的!
工程師糾正說:不對,你只能說他們這裡有黑的羊。
律師再糾正說:不對,你只能說他們這裡至少有一隻羊,它面對我們的這一側是黑的。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像是詩人,看到訊息時只會有片面的反應,有時候是激憤,有時候興奮,更多的時候是只跟著訊息行動,結果就是媒體的混亂、民粹的盛行等不理性的行為;這不是很矛盾嗎?對於期許以科技、文化立國的台灣來說。
小狗認為,實習的最低要求,是去看公司的文化、找尋產業的本質,並學會去挖掘問題;這樣的要求在大公司與小公司中其實是相同的。至於要有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想法,在Danny的兩篇文章中有很清楚的描述:你是來打工的,還是來實習的?、年輕的本錢,在這裡就不在大師前說嘴了。
結語
態度、學習心、好奇心(問題挖掘)再加上「熱誠」,才是能夠自我成長的動力。小狗認為,人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除了「知識」、「經驗」、「態度」與「健康」之外,既然如此,就多充實自己,少點抱怨吧。畢竟,就如同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先生回答的一樣:「藉著闖盪,多學習與多看看,並期許未來你們可以回來台灣,創造更多的機會。」
打到這裡,數位時代的實習心得算是告一段落了,在後面還會有一篇,是在講小狗看到的數位時代的管理機制,內容包含開會、部門等工作事務與小狗看到的數位時代內部。
最後,本文在重新編輯後將會發佈在Joe-Reflections.com
數位時代實習心得:
數位時代「Bnext」實習心得 - 起源與必備能力
小狗的心得:
台灣的「圖騰」 :淺談文創與網路
[流通業研究] 大潤發儲備幹部面試心得
「陣頭」電影觀後感
熱血,讓我們在現實中體驗殘酷 「Now.in」事件
讀書心得:
創業家的國度「以色列」讀後感(上)
創業家的國度「以色列」讀後感(下)
追求卓越所需要知道的事 從A到A+讀後感 (上)
追求卓越所需要知道的事 從A到A+讀後感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