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所以進過軍營得弟兄們一定都聽過這一段話,也要將之牢記。為什麼呢?因為從這段話中,其實可以發現軍中的「管理意涵」,下面將為你解釋:
軍中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在進來前,長輩會說在這裡所學的是「服從」、「應對」與「增廣見聞」。換句話說,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事情都會發生,所以在正式進入社會之前,就先來這先修社會人情學分吧。在新訊期間,會看到的人大概分為幾個大類:一心一意想要放假者、默默度過者、小朋友與天兵;這與前面所提的「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有些什麼樣的關聯呢?
「不打勤」
基本上在營區內長官不會為難聽口令、乖乖合作的人(除非遇到所謂的「心理變態」型長官),那麼,這類願意合作役男們,除了安安全全的過完新訓的期間之外,有什麼額外的獎勵呢?新訓期間所採取的獎勵制度為積分制,每8分可以換到兩的小時的假,最多累計六小時(24分),超過的可以到下單位再放;而加分的手段只能透過「公差」(服務同梯)、「內務評比」(可以想像成房間整潔整齊大作戰)與「運氣」(長官看你開心)。以系統圖來表示會變成這樣:
(正向因子回饋圖)
我們先定義當兵的人分為三種類型:勤者(很想放假的人)、中者(安安全全過完就好)、懶者(過完就好,中間發生什麼事都沒差);這一套制度的設計目的是什麼呢?我們來推想看看。首先,勤者可以透過獎勵機制(公差、內務)來得到積分,得到後可以兌換成假期,這會激勵到原本的中者,使之成為勤者,懶者成為中者。透過這樣的正向激勵要素,使整個隊伍自發性的受到較好的訓練,並呈現士氣高昂的狀態,使長官來巡視的時候有較好的尋訪情境。只是,這之中藏著什麼關鍵是還沒講出來的呢?
一、公差的加分
在PTT SMS版上面,有很多人對於公差的總結與列表,只是每一個中隊的規定會有所不同,造成公差選擇上的困難與疑惑,就拿打飯班來說,公定價是加8分,只是依照每個中隊不同,負擔程度也會不同,像是有些班還要兼過水(洗碗筷)、有些班卻可以投飲料、看電視,福利與義務相差的相當大,再加上一進去的時候,長官也不會說有哪些公差可做,都是直到最後一刻才會說某某公差有沒有人想做。
順便私下推薦一下公差:
打飯班(盛飯!):+8分(2小時假)
總洗委(收發衣物):好像也是+8分,可以慢慢洗澡
替哥小老師(編舞):依照替歌比賽成績會有不同的獎勵,要不要當就看中隊氣氛了
其他的公差,好像都只有+1分的樣子,個人覺得沒什用
二、內務
大原則,扣分容易加分難。不要太期待這裡可以加到多少分,要求不被扣分比較實在...
三、運氣
這一切都是命,加到分是有拜拜有保佑,沒加倒是很自然的事。
四、沒有透明的加扣分數據
每日唯一可以知道的加扣分,就是內務的檢整紀錄,其他的部份就都是屬於自由興政的範疇。
由上面四點可以看到,加分的依據其實都要由「人」來做判定,但是人本身就是一個變異數,要用變異數來評定變異數?況且,當變異係數變大的時候,難道就代表著另一變異數也會跟著變大?由此可以推想此系統的穩定度與激勵人心的效度。這就像是買iPhone的時候,如果不能上App Store,那何不買Nokia呢?
「不打懶」
懶者的定義,凡是有做就好、不求好、能不做就不做,並以不被罵為最高原則。也就是說,在團體事務上能裝死就裝死,反正會有認真的人把它做完,做的好還可以偷加分,真是超爽;大不了在被罵的時候趕快做一下,敷衍了事就好。想必很多人在團體活動的時候都有類似的經驗吧,做報告的時候不是不做、就是亂做,有沒有這個人好像都是差不多。在新訓期間,最明顯的就是在行進間達數的時候,大家都不肯開金口XD,直到被吼之後才會徐徐動嗓;其實這也沒什麼錯,只是一種生存策略罷了,只是這會對於團體造成一種逆向的反饋。
(逆向回饋因子)
現在,將上面兩張圖合併:
由圖中所見,此模型有兩種回饋效應,一是由勤者所推動的正向回饋,另一個是由懶者所推動的負向回饋,兩邊之間從一進入營區開始即相互角力。雖然兩者的目標都為度過新訓期間,但是因為心理要素不同導致行為(Behavior)不同,所帶來的回饋效果相反。最後,這批人將會走向何種方向,依靠的是中者的變化比例,轉往勤者,隊伍精實;轉往懶者,散漫不堪。
在這裡僅探討「役男」這群體中的系統,尚未加上長官的外部因素。
「專打不長眼」
軍中最要求的是什麼?民眾應該都會直接回答:「戰力」,但是,這是外部的要求。在內部,首先要求的第一點為:「公平」,也就是「與別人相同」;標新立異者,都是上層首先關注的對象。在軍中都會看到有人故意觸犯規矩,像是偷藏違禁品、做些會被懲罰的事,很多時候這些人認為只是在玩、很有趣、很有笑點、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只是後來就會害的全中隊被懲處,不過,另一個方面來說,這群人常會是隊上的開心果,是平凡日子的快樂來源。
這裡將一個有關於「公平」的小故事吧,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教我們奪刀術的教官身上。在教官年輕的時候(推測為30年前),是軍隊中打飯班的一員,在吃飯時間,常常要負責發饅頭,可是,軍隊裡的饅頭與外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外面的饅頭是要揉完麵糰,等發酵後再拿去蒸,這樣才會變的又香又鬆軟,軍隊裡的饅頭,是揉完麵團後就丟進去蒸,變成硬梆梆的一塊石頭;據說拿去砸狗還會狗還會倒在地上呢。
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石頭饅頭硬梆梆的口感。
外面做饅頭的師父,會把每個饅頭做出一致的大小;軍隊裡的饅頭,有正確的數量就好,所以有些饅頭像大拇指,有些像拳頭;這時候嚴重的問題就來了。有打過大鍋飯的人都知道,面對一群饑民向你喊多一點多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會良心發現給他個平均份量,也可能會給少一點點、多一點點,可是絕對不會有太可怕的落差,不然旁邊的同梯立即就會說:「我也要!!!」。但是,面對拇指與拳頭的大小差異,你會覺得多給他一顆拇指饅頭也不過分吧?這樣份量才差不多阿!
教官就是這種佛心來者的人士,就在大兵等待開伙時,長官叫了一聲:「誰給你兩顆饅頭?」「報告長官,是我(教官)!」「誰說他可以拿兩顆的!」「報告長官,他蠻頭太小,所以給兩顆。」「蝦?菜單上寫每人幾顆饅頭?」「報告長官,一顆」「你給幾顆?」「兩顆!」「伏地挺身十下,有沒有問題!!!」「沒有!!!」
從此以後教官就多了很多二頭肌。
在打完飯、大兵開動之後,長官也有另一套辦法來訓練弟兄們。「全體動作停!」聲音從遠端傳出。「還動?身上有毛毛蟲哦?」旁邊的小長官叫囂著。「敵人砲襲,全體尋找掩護」長官又開金口了,這時候,包括教官在內的所有大兵,要躲到桌子底下,以免被砲襲殲滅。然而,這不是吃飯時間嘛!!!?「雖然敵軍猛烈的砲火之下,所有弟兄還是要保持著黃埔精神,現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夾高麗菜!!!」長官嚴肅的發布口令。
這時候,人在桌子底下,完全看不到餐盤,但是要夾到正確的菜。夾不到的、忘記菜在哪的人,就會被小長官給揪出來,「夾錯菜的、偷笑的,全部伏地挺身十下」;當你準確的夾道高麗菜時,不要以為你成功躲過一劫了。長官在沒有九成的人都做到伏地挺身之前,是不會停止這個遊戲,最後的那一成,長官還會用別的理由叫你在一起伏地挺身;教官偷偷與我們說,他好希望所有人都快點夾錯,這樣才不會每回合都要10下伏地挺身。
可是,神人就是永遠都夾的到菜;你就只好一直坐直到他受不了、夾錯為止。
這就是精實國軍的八卦之ㄧ,哈哈哈。
結論
在正負系統的漲跌之下,隊伍的風格會偏向哪一邊,一部分依靠的是這批新兵的起始心理素質,另一部份依靠的是長官能不能帶來賞罰分明的印象。能,隊伍會快速潮正向邁進,不能,隊伍自然散漫、沒有紀律;上面所提僅是依照新兵的層面來做探討,尚未加入「長官」這個構面,來作模型的推演。
在「公平」的要求之下,要呈現的是相同的行為、行動,而不是個鼓勵思考的環境,不一樣者容易被肅整,因此容易形成只會聽令行事的風格。然而,這與現代多元思考與跨業競爭的原則不符合,也是容易出現組織僵化、踢皮球的重要因素之ㄧ。